第561章 长庚先生是全才!原始工业党人_我有虫洞去明末
笔趣阁 > 我有虫洞去明末 > 第561章 长庚先生是全才!原始工业党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61章 长庚先生是全才!原始工业党人

  说是立马就走,也耽搁了好几天,丁盛详细介绍了辽东的红武学校,和蒸汽机车工厂的情况。

  尤其是大图书馆,光听描述就让长庚先生垂涎三尺,激动不已。

  鹏大帅为他准备的是赤旗科技院院长的职务,整个赤旗下的所有科技成果全部对他开放,唯一的要求是,他要举家搬到沈阳城,这里单指他和夫人孩子。

  长庚先生的长子次子都要进入红武学校深造,这一点他也没有意见。

  这也是题中之意,开玩笑呢,一个能把困扰了大明朝十几年的建奴,快要赶尽杀绝的强悍势力。

  一个大明朝堂捏着鼻子封国公,事实上裂土分疆的王者,怎么会如此轻易的,就把自身的秘密让你随便看。

  要说长庚先生有多忠于大明朝廷,那也是没有更好的选择,如果换了一个更加开明的汉人政权接手大明,他也能接受。

  但是历史上的都是神马玩意,流寇就不说了,建奴那更是人形禽兽。还不如大明死撑活挨下去。

  对赤旗的理念,他也是相当的认同,人人平等,让普通百姓不再被饥寒所迫,让人活的像个人样。

  这就是天道至理,谁也不能说不对,儒家也一直追求的大同世界。

  长庚先生书读的多,他更认可孟子的“君为轻,民为本,社稷次之”这个观点。

  首发网址

  明太祖为了巩固皇权,在制度上搞出奇葩的户籍制度,把百姓分为民户、佃户、茶户、渔户、……盐户、军户等等,限制到让人无语的地步。

  在政治上搞独裁,通过废除丞相,使中央集权变成皇帝专权。

  在文化上搞专制主义,他把纵横家、法家、阴阳家的学说,都视为异端邪说。

  因他本人出身平民,拉低了成为皇帝的门槛。

  所以极其厌恶孟子“民贵、君轻”观点,特别担心这种“造反有理”的思想传播。

  一度把孟子迁出文庙,孟子的地位遭到很大冲击。

  虽然在儒家弟子的力争下,他才没有废了孟子的亚圣,但还是下令删减《孟子》一书。

  这些年的赶考之路,一路上的所见所闻,对于长庚先生来说,也是触动很大。

  人说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,这一次赶考的来回就有近五千里,5次可就两万多里,万卷书还没达到,这万里路可是促促有余了。

  这个大明已经生病了,而且病得很重,朝堂大佬争权夺利,治下的草民艰难求活。

  朱门酒肉臭、路有冻死骨,这都是历历在目的事实。

  如果不是东北军铲除了建奴这个祸害,外有强敌,内有民乱。大明朝就是一副标准的,王朝末年景象。

  这一点是每一个看过史书的,稍微清醒一点的读书人,都能感受到的情况。

  所以不管承不承认,东北军事实上就是在一定程度上,挽救了岌岌可危大明帝国的大救星,这一点不容置疑。

  不要小看就停了辽饷,改成只有一半的“剿饷”。

  要知道上面定1文钱,层层加码后,百姓可能就要出100文钱,这不是笑话,也不是臆想。

  少了一半的负担,也能让百姓多几口嚼谷,大明百姓只要没到绝境,忍一忍就熬着呗。

  作为这个时代不多的,有自己独立思维,原始工业党、具有朴素唯物主义、已经掌握哲学辨证思想的长庚先生,对东北军天然就有好感。

  但毕竟相隔千里,也没有任何交集,虽然很好奇他们是怎么打败凶狠的建奴,但是一直都没机会详细了解。

  他确定接下聘书后,丁盛丁少校也就把自己的经历侃侃而谈,两人单独谈的,没让别人听到。

  连吃饭都没停下来,丁盛也没虚构,也不会夸张,就是实打实的讲自己原来的生活。

  建奴如何凶残,自己怎么单身逃难到毛帅的东江镇。

  又怎么机缘巧合加入的东北军,怎么去凤凰城找到二叔,在凤城里冒着生命危险潜伏。

  讲到辽东大反攻,讲到“统帅令”“杀尽建奴、还我家乡!”时,丁少校忍不住激动的热泪盈眶。

  长庚先生也是为此心潮澎湃,如此多的豪杰共聚在赤旗之下,进行了如此波澜壮阔、荡气回肠的大战,真恨不得与子同袍,共持戈矛!杀尽仇敌!

  说到武器,丁少校也没隐瞒,把自己怀里的守护者小铳,拿给长庚先生细观。

  这种简单的机关,他是一看就明白,但是对这簧片的材料却是非常感兴趣,明显是铜,但是青铜和黄铜都不可能有这种特性。

  长庚先生对铜料的研究也很深。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(黄铜)的科学家。

  他在书中明确指出,锌是一种新金属,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。

  长庚先生是全才,按现在的话说,那就是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自然、哲学,样样都有很深的造诣。

  他对当前的大明科技水平,有非常深的了解,而这一点正是汪鹏急需的。

  时间太短,他只能培养出应急的人才,而且都是专精一门的人。

  属于头疼医头、脚疼医脚,虽然也能快速解决问题,但缺的就是通才。

  因为很多的科技进步,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,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,才能从更高的角度来寻找突破点。

  作为一名二本文科生,虽然是来自几百年后,你让汪鹏憋几首打油诗,问题不大,指望他主持整个科技发展?

  我看你是在为难胖虎!

  如果不是有虫洞,遇到难题就抽空回去在网上求助。

  头条里面各行各业的人都有,有喷子难免,但是也有很多真材实料的专家。

  往往就一两句点拨,就顶上汪鹏自己查半天资料。

 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,现在准备搞出原始的照像机。有专门的一个光学仪器小组在攻关这个事。

  之前因为炼钢突破了炉温的限制。而炉温的突破,又带来玻璃加工工艺的突破。

  在突破研磨关后,原始的凸透镜、凹透镜就不是难事。

  自然而然:近视镜、老花镜、放大镜、望远镜、显微镜…

  从0到1最难,后面从1到10就靠积累。

  如果不去查资料,猛的问你:

  原始照像机怎么记录图像的?

  估计能答出“碘化银”这三个字的,

  一成都没有,信不信?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bb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bb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