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 咱也是在大明有房的人了!_我有虫洞去明末
笔趣阁 > 我有虫洞去明末 > 第41章 咱也是在大明有房的人了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1章 咱也是在大明有房的人了!

  汪鹏对沈大虎无条件的支持非常感动,尤其是沈凌云也说通了老爹的许可,非要跟着一起去。汪鹏当着佳人的面,对着黑风寨掌盘子猛拍胸脯。请大当家放心,请全体寨民放心!此去必将马到功成!敢立军令状!

  看看日头,未时将过,大家也就抓紧时间出发。这一次是浩浩荡荡,前面开路的夜不收和寨丁们,也有意识的用砍刀砍去路边碍事的杂树荆棘,方便大家通过。

  队伍里有几十个大姑娘小媳妇,是准备给队伍做饭烧水的,由牛二嫂亲自带队。一路上大家兴致都很高,前面有人唱山歌,后面就有人和。

  尤其是嗓子清脆的姑娘们一亮嗓子,那是满山的喝彩。汪鹏和沈凌云一前一后的走在一起。一边跟随着大部队快速的前进,一边愉快的聊着天。

  他不时用小段子,逗得沈凌云前仰后合,不住回头的用小拳拳捶他胸口。汪鹏也是甘之若饴,就恨山路太短。

  不过想到有10天的野外相处,他也是充满期待。一番艰苦但快乐的跋涉,到了酉时也就是下午5点多钟,才跃过砂石海滩绕过崖壁来到汪鹏选定的泥摊,大家又往前赶了一段路,来到夜不收小队长陈昌平选的地点。

  这是个靠近西侧崖壁的背风面阳,四周有树木的地方,难得的是还有一处从山腰上流下的山泉水,在崖壁下冲了个小池塘。真不愧是山寨精英夜不收,野外经验就是丰富。

  大家纷纷按各自的队伍,寻一块平坦的地面收拾帐篷做露营的准备。天色将晚,大伙先安置好营地,明天再开始行动。

  汪鹏也寻了块背风的山崖前平坦干燥的小高地,解下登山包,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单人折叠帐篷,将捆在一起的折叠支架打开,全部连接穿好,又鼓起腮帮子使劲的通过帐篷底部的气门吹气,一番折腾后,一个外面是漂亮的橘黄色,底下有气垫隔潮的舒适小窝就完成了。

  帐篷的四角固定扣,用粗短的野营钉钉牢。压上从周边捡来的大石块,搞定收工。汪鹏拉开拉链打开帐篷门,先把包塞进去,自己也钻了进去,换了条大裤衩,光着脚,拎着地笼,去海边搞点海鲜。

  沈凌云正在女孩群里帮着搭帐篷,一眼看到汪鹏这边漂亮的橘黄色小帐篷已经完成了。赤脚提着网正准备去海边。

  记住网址

  手里的活也不想搞了。也空着手,蹦蹦跳跳的追上汪鹏,不管哪个时代,16岁也都是青春烂漫的季节。

  沈凌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腻在汪鹏身边,虽然还是有点害羞,但是真的很开心。两个人从落潮的海滩上捡了一些贝壳用刀撬开,

  取出贝肉。还捡了些到死掉的八爪鱼鱿鱼之类。都绑在地笼的挂饵处,汪鹏在地笼边上的固定绳上,系好合适大小的石块,慢慢的走进海水深处。

  暴晒一天的海水表面一点都不凉。此处海滩比较平缓,走了大概50多米才刚刚瞒过膝盖,汪鹏将地笼顺着海浪方向,一节节的拉开放好,又用一根路上捡的当手杖的长木棍在泥里插紧。

  将浮标固定好位置。他回到海滩上对沈凌云表功,今晚请她吃海鲜大餐。沈凌云也是开心的充满期待。

  时间不长,山寨众人已经在孙守荣的指挥下建好了营地。煮饭的大锅也已经支起来,源源不断的干柴枯木也被众人捡聚到一起。一部分寨丁也被夜不收小队长陈昌平带领着,在海滩上捡新鲜的海贝和挖海螺海蛏子。

  人多力量大,一会儿就聚了一堆,拿来木桶,大家又一起撬壳取肉,清洗干净。和锅里的麦面粥加在一起。

  随着锅中热浪滚滚,特有的海味鲜香飘满了营地。趁着天色尚可,夕阳未下,汪鹏和孙守荣一起走到明天将要开工的地段。他拿出准备好的图纸给孙管事介绍自己的方案。

  晒盐场并不复杂,就是一个三亩大的长方形的储水池,加4个逐步变小的蒸发池,1个调卤池和2个小的结晶池,最后就是一个堆盐垛,将湿盐晒干。八级制盐法,5级制卤,1级调卤、2级结晶。

  海水先通过水沟在涨潮时,纳潮放入储水池,暴晒10日左右,放入第一个蒸发池,再过7日左右放入第二个蒸发池,以此反复,让海水不断的蒸发成含盐量越来越高的卤水,再在调卤池里加入老卤,加快结晶速度。直到盐花出现,再放入结晶池。

  通过打盐花,再次加快结晶速度和控制盐粒大小,最后将含水的盐从结晶池里捞出,堆垛晒干。

  现代的古法盐场40人能玩转800亩的盐田。因为有抽水机,可以方便的将海水和卤水换入不同的蒸发池。

  这个时代就只能靠高低落差,才能减轻人力负担。所以土方量还是很大的,汪鹏找了把长枪,在选好的位置,用枪头,画出大致的轮廓。

  第一次制作,没有好高骛远,先做出个小型完整流程的样板工程,明年夏天看情况再扩建。

  孙守荣彻底搞明白整个的晒盐流程,和施工方案后。也和汪鹏探讨了人手的安排。明天急需的是先挖引潮池和第一级蓄水池,早点将海水进池蒸发。

  然后一级一级的建设,争取把池建在卤水成型之前。土建工程完工时,差不多也就能结晶了。今年留下的时间不多,一旦天冷起来,在冰凉的海水里施工,人吃不消。

  按照估算,一波30天左右完整的晒盐流程后,应该最少能出两三石盐。而且隔三五天就有两三石,

  一个月最少二三十石盐,足够山寨放开食盐控制,还能输出。这要是在现代,如此低的产量和大量的人工。估计能把人笑死,把老板赔死。

  但是在大明朝,和大部分靠煮海为盐的制盐工艺相比。这已经是轻松的不能再轻松了,这个时代,粮食值钱、盐值钱。就是人力不值钱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bb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bb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