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9章 春耕无战事,大家种田忙_我有虫洞去明末
笔趣阁 > 我有虫洞去明末 > 第299章 春耕无战事,大家种田忙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99章 春耕无战事,大家种田忙

  大明崇祯二年三月二十八,致远号正式入役,十天的海上炮试,全速射击多轮,回港检测后均没有给船身造成伤害,整体检修后,在船头铭刻上“致遠”的大字,在海军造船厂全体工人的欢呼声中,八门24磅舰炮,三门48磅卡隆炮依次鸣放礼炮。

  硝烟滚滚、炮声如雷,震撼四海,宣告着东亚海面上,一支无敌的舰队正式崛起!

  整体进度比预期的快了一个月,这也是耽罗岛海军造船厂三千多名工匠和劳力共同努力的结果,因为有标准的度量衡,犀利的精钢工具,充足的补给,丰富的原材料,加上来自现代的优化设计和详细图纸,还有船样做参考,多项累积起来才如此顺利。

  汪鹏直接启动了整体造舰计划,今年居然有个闰四月,好吧。习惯公历的汪鹏很尴尬,又多赚了一个月的时间。

  耽罗岛海军造船厂整体放假两天,于四月初一正式启动红武海军“致远级”巡洋舰造舰计划。

  一次性开建三艘,三个月的造船和海试舾装流程,争取以一个月一艘的平均速度,年底完成九艘同级舰入役,也就是说崇祯三年大年初一时,将会有10艘,八百多料的,专用于海战的大炮船,横行这片海域。

  即使是郑一官带队前来,只要不是全师出动,当然他也不可能全师而来,因为南中国海面上的利益大到惊世骇俗!

  郑一官凭借强大的实力,称霸南中国海。他规定所有途经南中国海的商船,每艘远洋船只每年收取保护费三千两白银,领取船旗。

  不仅仅是所有亚洲的商船要交,荷兰、英国等西欧商船,只有交了保护费,悬挂上“郑”字令旗,才能允许贸易,否则随时可能被铲灭。

  单是一项过路费,每年收入就高达1000万两!

  这个收入相当于荷兰东印度公司(voc)的全年收益了。

  除了收保护费,还要惩戒不守规矩的海商,郑一官和他的手下真的很忙。

  自己的商队还和倭国、东南亚做着正常的买卖,少了保护费这一块,他的商品比别人更有竞争力。

  据相关史实资料统计,当时郑一官的团伙最高峰时,年利润可达2000万或3000万两白银!

  已经是当时在全世界赫赫有名的荷兰东印度公司,年利润的三至四倍。

  这是什么样的利润?按照明末一两银子的购买力,相当于今天的600块钱,你算算,多少个零。

  就这么尿性!

  即使要分给手下一大半的利润,才能让这些眼里只有钱的海盗们听令行事,但哪怕是四成的纯利润,也是笔惊人的数字。

  富可敌国!这才叫富可敌国!

  大明董事长崇祯最惨的时候,连宫里的金银器皿都要拿出去卖钱,那真是穷的叮当响啊!

  估计在崇祯眼里,郑一官就是个打家劫舍的海匪而已,东林党不知道吗?怎么可能,出生于南方的东林党人,他们的财富可不是靠种地积累的,在明末粮食如此金贵的前提下,江南粮仓地里种的是棉桑。

  腹黑一点的说,表面上是封建的大明,其实是封建和资本主义结合的大明。

  这样就知道崇祯为什么那么穷,东林为什么非要把大明往死路里推了,因为资本只追求利润,资本家天生就有软弱性和贪婪性。

  明末后期的士绅们纷纷造反,让人瞠目结舌,早干嘛去了?真的全是因为剃发令吗?还是发现建奴还不如大明,他大爷的,直接用刀子收血税啊!

  估计郑一官能调出四分之一的船队就很给大明面子了,一两百艘的舰队开过来,汪鹏凭着这些新锐的炮舰,最起码也有还手之力。

  对于海盗们来说,船就是身家性命,一旦出现大的死伤,有没有勇气为了大明朝廷搏命,这应该不言而喻的。

  3月底春耕已经结束,耽罗岛20万亩高产早稻,30万亩高产春麦,全部播种完毕。

  为了加强底肥,除了岛上五万多人的粪肥,汪鹏还调集除致远舰外,全部的船只挖空了周边的几个鸟粪岛,直接爆破后装船运回,粉碎后洒入田中。

  造火药的硝水也不浪费,稀释后效果杠杠滴。

  现在负责这50万亩大田的,是黑风寨农业组负责人赵大叔的长子赵有田,把老婆也带了过来,孩子留在黑风寨红武学校,让老爹照应,夫妻俩都是农业好手,带着一批熟手和牛二叔一起过来,接收整个耽罗岛大农场。

  现在负责农业的专职人员有七千多人,充足的牲畜驱使,犀利的精钢农具,大集体的劳作方式,效率是小农经济不敢想象的。

  大忙时,除了牧场、工坊、船厂和值勤战士,连红武学校的学员都要下地干活。一年之际在于春,连建奴都在种地,农业社会,粮食大过天,春天无战事,大家种田忙。

  即使是小冰河时期,耽罗岛一年也可以两熟,有充足的肥料和良种,50万亩农田,哪怕是亩产2石,(大明南方平均在石,平均每石在120斤-140斤不等,要看什么粮食)一年两季的农业收入,就可以养活30万人。

  辽东今年的春耕,按照汪鹏的统一部署,从铁山堡一直到鸭江边,义州、铁山、宣州,宽甸六堡,所有能耕种的土地,连鸭江中的60多平方公里的威化岛,全部种上了来自红旗城的耐寒高产春麦,整体规划了四十几万亩的农田。

  这也是穆诚代表穆字营出面,和铁山城的毛永诗守备(孔有德)友好商谈的结果,也经过了毛大帅的同意。

  除了守铁山的三千精锐不动,铁山堡外六万多的辽民,在穆字营三百农官带领下,整体耕作,修建相应的水利设施。而他们的伙食已经由宣州堡承担。

  等麦收后宣州堡拿三成,铁山堡留三成,上交皮岛帅府四成。看起来汪鹏这边吃了大亏,六万多人在他这边吃到麦收,要一百多天。

  一人一天三顿,农忙重体力活,最少半斤实打实的粮食,一天3万多斤,一百多天要吃掉三万石粮,折合1500吨。

  而四十几万亩春小麦,按照这个时代的北方正常产量,也就一石到一石半左右。

  极其可怜的产量!

  (只有内部人知道,这新麦种,在大明粗放式耕作下,也能有平均两石以上的产量,如果是现代,精耕细作、大量化肥增产,亩产千斤很正常)

  去掉被种田人吃掉的粮食,去掉每亩地20斤的种子粮,看起来穆字营的利润还不到两成。

  再把投入进去的各种铁农具和牲畜算上,穆字营就相当于白忙活一场,这种好事,谁不答应谁就是脑袋被门挤了。

  整个东江镇,从将官到兵卒,再到最底层的青壮苦力,谁都要领穆字营的情,不提铁山和赫土啊拉两次战斗,这功劳可都让东江镇分了,连毛永诗都从参将升到守备官。

  而六万多人,按东江镇的补给,一天两顿也最少二两粮食,一天也得一万斤粮食扔进肚皮,百天就是百万斤,这百万斤的粮食省下来,就能让全东江镇其他的十几万人,咬咬牙再撑一个月不断顿。

  这都是活生生的人,不是机器,一顿不吃能扛一下,三天不吃,就快走不动路了。

  对东江镇来说,穆字营就是把大伙儿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救命弟兄。

  ……

  汪鹏现在手里直属加附属的全部人口加起来,也就二十万上下,而且红旗城、黑风寨所有的农田,七七八八加起来也不少,哪怕减半的收入,也足够汪鹏养活四五十万人,大伙儿放开肚皮照饱吃。

  粮为纲,铁是骨,盐是命、火药是胆。

  这四样重要物资,都已经实现了本时空的自给自足,仓库里还有充足的储备。一切的付出终于得到回馈,对此他也是成就感满满。

  大明崇祯二年四月初一,汪鹏亲率新锐战舰致远直航宣州堡,这次没让沈凌云跟着,耽罗岛太重要了,红武学校分校也是刚刚开始,必须要有人掌舵。

  汪鹏只带着几十个红武军军官前往辽东,春耕一结束,大战必然到来,建奴又不是大明,上升期的强盗团伙,自傲又自卑,不可能吃个亏就忍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bb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bb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